热消息:潮评丨一句“永不满足” 道尽浙江拼营商环境之志
钱江晚报 2023-04-17 20:07:53

4月17日上午,在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会上,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有不少话给外界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他说,要扬永不满足之精神,切实增强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的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


(相关资料图)

一句“永不满足”,把浙江永无倦怠优化营商环境的情态和意志描摹得惟妙惟肖。

对浙江而言,营商环境,一点都不虚。这蕴藏在太多初创企业在这里长成参天大树的励志故事中,体现于老百姓“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的办事效率中。甚至,大学生来浙找工作入驻免费驿站、就业后领取各类补贴时,都能切身感受到这一点。

但是,浙江并没有因“足够好”而沾沾自喜,也不曾想“歇歇脚”而停下脚步。一句“永不满足”,既是我们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永不懈怠的决心,也是矢志助民创利永不止步的追求。

怎么看待浙江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上的坚定意志和有力行动,笔者想到三个关键词:并不孤立、不遗余力、助民创利。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际“并不孤立”。

大家知道,浙江省委新春之始作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重大决策部署,并且把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作为具体抓手。

置于这一背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就不只关乎营商环境,更是具有引领性突破性关键性,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战略地位,为其他两个工程承担了关键的助攻手角色。

只有从全局角度认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必答题”,是赢得发展主动的“竞争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牵引”,我们才能理解浙江在这件事上为何有如此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就要“不遗余力”。

人们多看到浙商群体在这片土地上多么枝繁叶茂,却未必能直接感受到背后的浙江干部为此有多拼。

“八八战略”第一条就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第七条又提出“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20年来,浙江接续开展“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改革等,都是为了打造卓越的营商环境。

此次,浙江提出,对标国际一流、锚定全国最好,实干担当、奋力攻坚,勇立潮头、永争第一,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升级版,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更突显浙江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不遗余力”。为此,浙江系统部署,按照“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五年整体跃迁”的进度安排,提出全面优化提升“五个方面环境”等主要任务。接下来,就要看方方面面在这些实事上见真章、见行动了。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更要“助民创利”。

营商营商,重点在“商”。改革成效如何?就要看能否解决企业问题,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再掀百姓创业热潮。这就要把改革“刀刃”对准群众的“烦恼”、企业的“掣肘”、服务的“梗阻”等难点痛点。

此次,浙江提出加快“六个升级”、增强“六个力”,今年着重实施十二大专项行动。群众、企业的办事环节还有没有缩减空间,到底如何切实有效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让企业家定心,如何构建新型监管机制,能否真正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企业办事是不是真的能“不求人”“只依法”?这些都将是必须用力啃的“硬骨头”。

毋庸讳言,当下中国也包括浙江经济形势在好转,但我们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少,一些人特别是一些企业家信心不足。假如把企业比作种子、树苗,在其力有不逮时,它们最下意识的举止会是什么?应该是向头顶天空、脚下土地寻求阳光、雨露、养分。这些企业家眼中的阳光、雨露、养分,也就是党委、政府工作中的营商环境。惟有向营商环境中注入“富氧”分子,才能为企业发展赢得活力和空间。

中国进入迈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段征程。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复兴,浙江要强筋壮骨、永续发展,都需要世界一流企业作为支撑。而如今,我们的世界一流企业还十分稀缺。惟有最肥沃的土壤,才能孕育最壮实的企业。以永不满足之精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就是为了浙商企业能成为常青之树,为了浙江发展的源头活水奔竞不息,为了对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作出更大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