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或携手碳中性燃料杀出重围
中国汽车报网 2023-06-08 06:21:22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汽车行业人士对“禁燃令”格外敏感。不过,随着欧盟“禁燃令”尘埃落定,公众也注意到:欧盟理事会在与利益相关者协商后提出一项提案,在2035年后允许完全使用碳中性燃料的车辆注册。  碳中性燃料仅仅是利益博弈的“副产品”?答案恐怕没有那么简单。记者了解到,汽车电动化愈演愈烈,内燃机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在碳中性燃料的新命题下,汽车行业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或将就此被激活。 开辟内燃机脱碳新路径

随着国际社会对碳排放的关注,零碳燃料、碳中性燃料等新型燃料的使用为内燃机零碳化、低碳化排放创造了条件。据了解,所谓碳中性燃料,是指利用捕获的二氧化碳以及从风能、太阳能、水力等可持续电力来源获得的氢气制造的燃料,这些燃料被认为是碳中性的。  “碳中性燃料主要有两种,一是本身不含碳,比如氢和氨,其氧化反应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是碳氢化合物或碳氢氧化合物,本身含碳,会产生二氧化碳,但我们可以通过捕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产生反应,在整个循环周期里将碳固化下来,比如从生物中提取乙醇等。这两种燃料都供内燃机使用。”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向《中国汽车报》记者介绍道。  “碳中性燃料是内燃机行业未来通向低碳减碳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许敏指出,内燃机要想真正实现碳中和,关键在于所使用的燃料。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内燃机的热效率也不断提升。从生存角度来讲,内燃机行业需要不断创新,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寻找最佳方案。无论是为了满足当前的需求,还是挖掘未来的潜力,碳中性燃料都为内燃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方向。随着碳中和之路铺开,新的内燃机研究也启动了。  清华大学教授帅石金表示,汽车行业落实“双碳”目标的路径并不是简单的“禁燃”,采用碳中性燃料也是有效途径之一。在碳中和背景下,碳中性燃料为内燃机带来了新的生机。车用燃料日趋多样化,随着未来绿氢、甲醇、氨等燃料制备技术进一步成熟,内燃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内燃机汽车也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内燃机首先要将绿氢用好。氢内燃机在技术、成本、产业成熟度等方面不存在根本性的挑战,今后可根据不同场景使用氢内燃机或氢燃料电池。比如,绿氢的纯度高,就用燃料电池;纯度低的可以在内燃机上使用。”帅石金告诉记者。  “甲醇也是很好的碳中性燃料,不仅运输非常方便,使用起来也十分安全,尤其是甲醇重整制氢,其经济上的可行性已经得到验证。”天津大学教授姚春德表示。  “甲醇能源的可再生性、高储能性(氢能)和二氧化碳资源利用性,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一条低成本的优选路径。”在工信部甲醇汽车推广应用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魏安力看来,无论是从实现能源转型、能源安全、碳中和,还是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来看,发展甲醇经济、推广甲醇汽车和甲醇燃料应用都势在必行。今后,在发展甲醇经济产业建设中,甲醇制备和甲醇燃料保供是甲醇燃料推广应用的关键。企业加码碳中性燃料开发汽车新能源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对内燃机行业而言,碳中性燃料的应用或许将成为“关上一道门”后,打开的“一扇窗”。有业内人士表示,碳中性燃料在“禁燃令”中得到“豁免”,回应了内燃机行业的呼声。在燃油车仍将长期占据市场重要地位的背景下,未来碳中性燃料或将加速传统汽车产业转型。  目前来看,作为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头部企业纷纷加码布局碳中性燃料,氢内燃机及燃料电池、甲醇发动机、氨发动机等多元能源动力并存的发展格局正在构建。据了解,欧盟与日本方面都在做两手准备,一手发展纯电动汽车,一手发展碳中性燃料汽车。比如,大众集团旗下保时捷、大众、兰博基尼等品牌都在研发碳中性合成燃料,零部件巨头博世也是碳中性燃料的拥趸。在中国市场上,长安、吉利、海马、上汽等企业已量产氢燃料汽车等碳中性燃料产品,以吉利为代表的车企在甲醇燃料动力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甲醇汽车试点项目也已在多个省市启动。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总监徐政认为,从减碳的角度来看,内燃机并不是产生碳的根本原因,使用的燃料才是。因此,使用碳中性燃料完全符合“双碳”目标。“碳中性燃料的‘口子’打开了,对全球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他说。  广汽研究院动力总成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祁宏钟表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发动机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中仍将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必须在内燃机的高效低排方面持续努力。当前,车用能源的多元化趋势非常明显,燃料的碳中性和能源的多元化是未来发动机发展的必然方向。据悉,在碳中性燃料应用方面,广汽研究院已对氢气发动机技术深入探索和研究,相关产品已搭载整车测试;此外,还布局了氢燃料电池,以及绿色醇类、绿氨等合成燃料发动机开发。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比亚迪同时也在研究包括氢、甲醇、氨等新型燃料的汽车动力解决方案。”弗迪动力发动机研发总监张楠介绍称。  燃料成本与高效燃烧是关键碳中性燃料在一定程度上将延续内燃机的活力,也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期待。不过,目前来看,碳中性燃料的进一步应用依然任重道远。  “经济性是碳中性燃料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帅石金向记者表示,相比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氢、氨、甲醇存在能量密度低等不足,因此如何高效地存储、运输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尤其是对氢而言。此外,从全生命周期来看,碳中性燃料整体不增加碳,而是直接从空气中捕捉。有鉴于此,燃料中碳的来源至关重要。此外,碳中性燃料主要依靠绿电制备获得,如何降低成本也是挑战之一。  “与化石原料相比,碳中性燃料的生产成本仍然要高不少,在经济性方面存在瓶颈。”许敏也指出,碳中性燃料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但受制于生产成本的因素暂时不能大规模生产,今后还需在这方面取得进展。  与此同时,多种替代燃料的应用也对发动机的可靠性、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燃料的使用如果使内燃机真正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核心还是要聚焦在高效燃烧上。因此,如何在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使其在内燃机中高效燃烧,是我们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要求。”祁宏钟表示,碳中性燃料的开发是系统性工程,需要持续投入,也离不开产业生态的构建和发展。一方面,优化燃烧、提高发动机热效率,以降低燃油消耗是节能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课题;另一方面,应对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的切实需求,氢能及碳中性燃料发动机的应用是关键突破口,而氢能及碳中性燃料利用是系统化工程,需要氢端与需求端“双端协同”,共同构建氢能新生态闭环。  “乘用车动力总成的减碳路径,一是电动化,一是低碳化。一方面,动力系统要逐步增强电动化的深度,包括混动、插混、纯电动、燃料电池;另一方面,内燃机使用碳中性燃料时,需要更加注重动力性、效率性优先。”徐政认为。  对此,许敏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强调,不同燃料对发动机燃烧系统带来的新需求应引起行业的重视。发动机企业要开发适合不同燃料的全新燃烧系统,以使效率、性能、排放等指标发挥到极致,这就带来新的开发需求和开发理念,也是工程师可以发挥力量的又一重要领域。同时,未来也需要能源端与内燃机行业紧密配合,才能真正驱动行业新的发展。

热门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