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和城市融为一体,很好。”今天上午,来沪旅游的江苏徐州市民吕先生特地带着正在读本科的女儿前来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打卡,希望女儿研究生能考上华政,他为华政拆除围墙和外面的街区融为一体点赞。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介绍,正以“全域公园、无界融合”为理念,推进100个以上的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附属空间对社会开放,改造成35个以上口袋公园,推动公园城市开放共享。
百年高校、百年公园、百年公交融为一体
上午10点不到,吕先生一家已经逛了一圈华政,绿荫如盖的校园里,百年历史建筑交相辉映,让他们更加倾慕这所高校。此行,他们是来沪旅游,同时也是带读大一的女儿来树立志向,希望女儿研究生能考上华政。
这一趟华政打卡让吕先生最感意外、最为点赞的是校园的高度开放,“以前听朋友说,德国等很多国家的高校都是没有围墙的,完全和周边社区融为一体,今天来华政一看,也是如此,太好了。”
(资料图)
华政校园
长宁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魏峰介绍,去年年底,华政拆除了万航渡路沿线围墙,保留了原有的古梅亭榭和叠石流泉,对约2000平方米原本杂乱的庭院绿地进行调整,“华政亭”周围辅以矮绿篱和宿根花境,形成了一个街边小公园。
在华政拆除万航渡路围墙之前,中山公园拆除了万航渡路的围墙,公园里华东地区最大的百年悬铃木、铜顶、音乐台等著名景观向社会开放。与此同时,20路百年公交中山公园终点也进行了改造。至此,百年高校、百年和百年公交破除围墙,在这个区域实现了无界融合。
低矮的绿化取代了华政万航渡路的围墙
20路百年公交的中山公园终点站
今天早上,记者站在万航渡路边,两侧视线通透,车辆仿佛行驶在一个大公园里。初次前来的市民或者外地游客很难分清楚哪是校园,哪是公园。
如今,中山公园—华政校园已经形成了无隔阂的区域慢行空间,市民从苏州河步道可以穿过华政校园走到中山公园,舒适便捷地感受历史风貌,体验水绿景观。如果不穿越华政校园,可以沿苏州河向西或者向东继续体验苏州河贯通后的城市休闲空间;如果穿越校园、公园,向南可以至愚园路、武夷路历史风貌街区,继续感受宜人城市空间。
车辆行驶在万航渡路上,仿佛行驶在一个大公园里
体科所绿地开放,“小天使”的脸转了个方向
离开华政校园,来到衡山路、吴兴路口。这里,同样有一个拆除围墙对外开放的绿地。“我们这个‘小天使’原来是对着单位内部的,改造过程中转了个方向脸朝外了,因为绿地对外开放了嘛。”绿地原来的“主人”上海体育运动健康科学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
这位负责人口中的“小天使”是绿地喷泉上的一个装饰,绿地对社会开放后成了网红打卡点,在社交媒体平台,小天使喷泉是上镜率最高的一个景点。
盛夏漫步绿地,还有两个品种的绣球在开放。绿地中央是一片草坪,蓝天白云之下,显得分外翠绿。绿地里,有一石桌,一看,桌面是一副象棋盘,带上棋子,坐下来就可以下一局。
徐汇区绿化管理中心绿地管理科科长曾俊介绍,这个绿地属于口袋公园,原来是体科所内部的绿地,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生态共享,徐汇区绿化部门和体科所协商沟通,拆除了围墙,为居民创造出1600平方米绿色空间。
“最初,我们在和体科所沟通的时候,他们也有顾虑,因为作为体育专业研究机构,常有国家级运动员出入体科所,具有一定私密性。此外,他们的办公大楼为历史保护建筑,需要妥善保护。”曾俊坦言,在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阻力和问题,“后来我们经过多次沟通,通过种植绿化等方式,保证了单位的私密性,同时又让市民能共享绿意美景。”
体科所的“私家花园”变身为市民可以步入的口袋公园后,与附近已建成的高安花园、衡山花园等口袋公园串联成线,增加了衡复风貌区的景观,完美融入了周边街区,市民沿着衡山路一路打卡口袋公园,直至徐家汇公园这个更大的公园绿地。
计划推动百个单位绿地开放,打造“全域公园,无界融合”
市绿化市容局介绍,上海不同于其他城市,人口密度高、经济密度大,用地极其紧缺,中心城区尤其是老城区新建公园绿地动迁成本非常高,而许多市或区属单位、企业拥有较大面积的附属绿地,但围墙式的管理和分隔让市民较难享受到这部分绿色空间。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就是要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就是要将更多的绿色空间开放共享出来,‘无界融合’的概念由此产生。”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市绿化市容局计划,“十四五”期间,本市将推进100个以上的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附属空间对社会开放,开放空间约100万平方米,改造成35个以上口袋公园。
据统计,目前全市已经完成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开放51个,开放绿地面积58万平方米,建成口袋公园16个。其中,黄浦区民防苑绿地、徐汇区上海体育运动健康科学研究所附属绿地和上海音乐学院汾阳校区附属绿地、静安区上海展览中心附属绿地、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奉贤沈家花园等的开放受到市民好评。
市绿化市容局表示,将按照“一个城市的预期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的要求,围绕“全域公园、无界融合”理念,推进“公园城市”开放共享,将整个城市作为公园基底开展建设,实现城乡统筹,构筑城市开放包容的大美形态。
计划到2025年,上海要实现公园与城市更加融合开放,公园城市治理取得突破,生态价值转换效益明显。